招生代码:J108Z

大寒 节气

时间:2023-01-20 发布人:大连佳远学校

大寒在岁终,冬去春来,大寒一过,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。在中国一些地方,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,有很多重要的民俗,如除旧布新、制作腊味以及祭灶、尾牙祭等。尾牙祭,亦称“做牙”、“做牙祭”等,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“食尾牙”的习俗。流行的年尾“年会”是“尾牙祭”的遗俗。


1.


节气简介




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,每年公历1月20-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°时为“大寒”。《授时通考·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解释道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。”极言大寒之冷。这个气节处在三九、四九时段,此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,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。民谚云:“小寒大寒,无风自寒。”大寒,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。它是一个生机潜伏、万物蛰藏的时令。

虽然在冬至节气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,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、大寒节气,尤其是大寒节气;这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,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,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,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,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,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,因此冬至之后,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,在大寒节气时段温度降到最低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、南北跨度大,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。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,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;但对于南方一些沿海地区来说,最冷是在大寒节气。

 

2.


气象变化


大寒节气,大气环流比较稳定,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。此种环流调整时,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。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,东亚为沿海大槽,中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。在我国部分地区,大寒不如小寒冷,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,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。

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。根据中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,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公历1月中旬(11日-20日)。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-7日开始,一个节气约15天,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;因此,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,小寒的确冷于大寒。但对于南方一些地区来说,却是大寒节气时最冷;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-21日开始,公历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区全年中最冷的时段

3.


农事活动


大寒时节,在农业生产中要掌握好冷暖变化规律,根据不同的年份、不同的地理位置、地形条件等,合理种植农作物,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。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,气温持续降低,在小寒大寒节气温度降到最低。在北方地区,这时期田地已被冰雪覆盖,没有农活。南方地里没有冻结,农事活动尚可进行。

由于中国南北地域跨度大,所以,同样的小寒节气,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生产农事。冬天的北方地区白茫茫一片,冰天雪地,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。大部分地区田间已经没有太多的农活,都进行歇冬。小寒、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,在南方地区则要注意给小麦、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,并做好防寒防冻、兴修水利等工作。


4.

传统习俗






大寒迎年

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,过了大寒又立春,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。年节恰在立春前后,大寒一到年味渐浓。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,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。这节气期间,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,腌制腊味年肴,准备年货,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——春节就要到了。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,虽是农闲时节,但家家都在“忙”——忙过年,此即“大寒迎年”的风俗。所谓“大寒迎年”,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,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,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,分别是:“食糯”、“纵饮”、“做牙”、“扫尘”、“糊窗”、“腊味”、“赶婚”、“趁墟”、“洗浴”、“贴年红”等。 

“食糯”,就是大寒节气这天,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。   

“纵饮”,指放开宴乐,纵情喝酒。东汉蔡邕《独断》称:“腊者,岁终大祭,纵吏人宴饮也”。  

做牙”,亦称“做牙祭”,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仪式,俗称的美餐一顿为“打牙祭”即由此而来。做牙有“头牙”和“尾牙”的讲究,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,尾牙则在腊月十六,全家坐一起“食尾牙”。但对雇工来说,尾牙可不好食,因为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,故有“吃头牙粘嘴须,吃尾牙面忧忧”一说。尾牙餐很丰盛,硬菜少不了一只鸡。过去不好明说解雇,便用鸡头示意,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。因为有这种“潜规则”,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,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,现代企业流行的“年会”即是尾牙祭的遗俗。

除尘”,又称“除陈”、“打尘”,就是大扫除:“家家刷墙,扫除不祥”,把穷运扫除掉;反之,“腊月不除尘,来年招瘟神。”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进行,即“祭灶”日,除尘时要忌言语,讲究“闷声发财”。    

“糊窗”,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,“糊窗户,换吉祥。”为了美观,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,故又称“贴窗花”,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。 

“蒸供”,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,过去供奉用的糕点、饽饽、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,故称。   

“腊味”,腊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。“腊”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,是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,再放于通风处风干。早在《周礼》、《周易》中已有关于“肉甫”和“腊味”的记载。年尾十二月被称为“腊月”,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且少雨干燥,西北季候风开始流行,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,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。腊月已近年,为过年腊制年肴。

赶婚”,腊月底诸神上天“汇报一年工作情况”去了,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,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,又是农闲,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“岁晏乡村嫁娶忙”。  

“趁墟”,亦作“趁虚”或“趂虚”,南方谓趁墟,北方谓赶集。墟市,也叫“墟场”,古时,日中为市,以便贸易。墟市是乡村文化聚合之地。墟市是人们购物的地方——吃的用的,除了自行种植、生产外,只能等墟日在墟市上购买、交换。趁墟是农耕文化的产物。年尾趁墟置办年货。

“洗浴”,与“除尘”有相同用意,是搞好个人卫生,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。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、洗个澡,即老话所说的“有钱没钱,洗澡过年”。 

“大寒迎年”的风俗还有不少,各地也不尽相同,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“祭祀”展开的,其中一些风俗至今尚存。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,如有“末冬”“季冬”“腊月”“腊冬”等别称,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“腊月”这一别称。这个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,所以有“腊月”之称。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“腊祭”。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,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。 

  • 蒸煮糯米饭

岭南民谚有云:“小寒大寒,无风自寒。”在我国部分地区,大寒不如小寒冷,但在多数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,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。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,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。如今在广东,常见这样的情景:大寒来临前,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,拌入腊味、虾米、干鱿鱼、冬菇等,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。糯米味甘、性温,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。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。

  • 尾牙祭

尾牙祭

尾牙祭:中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,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,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,如尾牙祭等。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“牙”的习俗。土地载万物,又生养万物,长五谷以养育百姓,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。土地神的称号众多,其来历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“天、地、社、稷”中的社、稷之神有关。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"",按照民间的习俗,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,人们都要立社祭祀,祈求或酬报土地神。所谓二月二(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)为头牙,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“做牙”,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。“做牙”,亦称“做牙祭”,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,俗称的美餐一顿为“打牙祭”即由此而来。民间有全家坐一起“食尾牙”的习俗。现代企业流行的“年会”即是尾牙祭的遗俗。

  • 吃腊八粥

腊八节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节日,这节日习俗是吃腊八粥。腊八粥,又称“七宝五味粥”、“佛粥”、“大家饭”等,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。宋 吴自牧撰《梦粱录》卷六载:“八日,寺院谓之‘腊八’。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,名曰‘腊八粥’。腊八这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和佛陀成佛有关,清代苏州文人李福诗云:“腊月八日粥,传自梵王国,七宝美调和,五味香糁入。在中国北方,有 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”之说,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。华北歌谣:“老婆老婆你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”

  • 数九

民间有“小寒大寒,无风自寒”。"小寒大寒,冷成一团"的谚语,说明大小寒节气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。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,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;但对于南方一些沿海地区来说,最冷是在大寒节气。大寒节气正值“三九”严寒,“数九”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,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(亦有从冬至算起的),每九天算一“九”,依此类推。所谓“热在三伏,冷在四九”,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"三九、四九天"。数九一直数到“九九”八十一天,“九尽桃花开”,此时寒气已尽,天气暖和了。







All Right Reserved © 大连佳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9

辽ICP备20009601号-1

升学:0411—62695555
技工:0411—62947088

二十里国家技能等级鉴定认证中心:大连保税区二十里街道
红星海校区: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鹏工业区金鹏二路8号

邮政编码:116600

公众号:大连佳远学校

公众号:大连佳远升学